​关岭坡贡镇:“冬忙”好时光 “备战”好“姜”来

2024-12-20 13:02  来源:人民网
 

稿件来源:贵州日报

隆冬时节,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小黄姜的采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,但姜农们并没有闲下来。他们冒着严寒,或将采收好的生姜进行窖藏,或在外面寻地,并在寻好的土地翻土、排沟、施肥,有序进行着姜田的冬季管理工作。

“现在整好地,明年开春就可以播种了。”姜农们忙着手里活,想着的是来年的丰收。

“‘冬闲’变‘冬忙’,人勤产业旺”“冬季管护忙,来年姜更香”,已经成了坡贡的新农谚。小黄姜在成为镇上支柱产业的同时,也深深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,让他们“有事做”“有钱赚”“有奔头”。

藏姜:卖个好价钱

近日,记者见到坡贡镇新寨村村民韦永明时,他正驾驶着那台小铁牛汽油转运车往姜窖运姜,“突突突”的马达声给冬日的村庄带来了几分喧闹。为了增加运输量,韦永明往转运车上加装了一块大木板:“这样一次能多运一倍。”

种植小黄姜多年以来,姜农们早已“鸟枪换炮”,在耕地、采收、运输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。“这种转运车灵活、轻便,既能走田间小路,也能上村道。”韦永明介绍。

在生产力升级换代的同时,姜农们的销售思维也在逐步提升。姜窖就是新寨村“错峰销售”的秘密武器。

韦永明用来藏姜的姜窖,位于村头的一座小山上,是新寨村村级合作社专门为姜农们建造的。

“2018年,在村里大规模种植小黄姜以后,我们盘活闲置资产,修建了一批姜窖,目前投入使用的有48个,每个可储藏生姜1万斤左右。”新寨村村委会副主任韦永才介绍。

韦永才是新寨村小黄姜产业的带头人,也是种姜大户,据他介绍,姜窖是一种传统的生姜储存方式,原本是为了延长生姜保鲜期,并为来年开春种植保留姜种。但姜农们发现,将一部分生姜储藏起来,避开采收阶段的销售高峰期,等市场需求量大的时候再出售,往往能卖出更高的价格。

“今年我们刚采收的鲜姜1斤能卖3.5元左右。根据往年的经验,如果储存到春节前后,1斤能卖五六块钱。”韦永才说,窖藏首先要保证储存质量,这并不简单。

根据姜农们探索的经验,窖内温度一定要保持在13℃到15℃之间,否则可能出现闷姜情况,影响明年姜种发芽,甚至会导致烂姜。生姜入库时,往往温度较高,摆姜时顶部要留出30厘米空间用于通风降温。在下窖30天至40天后,窖内温度适宜了,要封住窖口,并加盖防虫网。

“我家今年收获了20多万斤小黄姜,有一半用于窖藏。”韦永才一边检查窖洞内温度、湿度和存储状态,一边告诉记者,现阶段姜农们已很少接鲜姜订单了,而是耐心等待年前年后的“黄金时期”。

寻地:保持高品质

坡贡小黄姜声名在外,“一点都不愁卖”。这个冬天,最让姜农们操心的,还是寻地。

新寨村有50多年的种姜历史,是坡贡镇最早种植小黄姜的村寨之一,种植面积常年在500亩以上。

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再加上小黄姜因自身特点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,村中土地已无法满足当地姜农的种植需求。

“小黄姜对土地条件要求很严格,必须海拔、温度、土壤、光照、排水等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出精品。”韦永才知道,品质是坡贡小黄姜走到今天的基础,这块金字招牌一定要保住。

怎么办?往外走,找地去!

“不是我们胆子大,而是产业推着人往前走。”韦永才回忆,当初姜农们也曾经有过担忧,但自身的好技术和小黄姜良好的市场前景给了他们走出去的底气。

经过多年探索,坡贡姜农种植小黄姜的身影已经遍及周边乡(镇)、县(区),甚至连兴义、六盘水都已经成为了坡贡小黄姜的重要产地。

今年冬天,韦永才不停地在关岭和兴义之间往返。“时不时就有朋友打电话告诉我:‘又发现一块好地,你不来看看?’”他二话不说,油门一踩就跑过去了。

​“谈下来100亩了,目标达成。”韦永才对今年寻地的成果很满意。

除了韦永才,新寨村还有大约20户姜农在外面寻地,他们一般是种姜大户,一次性可以流转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土地。

外地小黄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,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。去年,新寨村合作社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租了一块地,建了仓库,开辟了第二个收发基地。坡贡小黄姜正在遍地开花,姜香四溢。

串门:同奔致富路

每年冬天,在姜农们做好寻地、窖藏和田间管护的同时,坡贡镇和各村领导班子们还有一项活动:串门,说服更多村民加入小黄姜种植行列。

新寨村村民罗小利(化名)曾经是一名“懒汉”,面对小黄姜的发展势头,他长期不为所动:“我一没技术,二没资金,就算贷款种上几亩,万一歉收了怎么办?”

“你只要愿意干,我们找专家帮你指导种植,资金我们帮你想办法解决。”2022年冬天,在村两委班子和网格员的“轮番攻势”下,再加上每年看到乡亲们挣下的大把票子,罗小利慢慢心动了:“那我就种上两亩看看。”

这一种,就停不下来了。罗小利的小黄姜越种越多,2023年冬天,他在六盘水流转了七八亩地,今年收获小黄姜4万多斤。

“这个小黄姜,不但能治‘懒’,更是能致富。”现在的罗小利,也成了冬天爱“串门”的人,他忙不迭地要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其他人。

“今年我家种了60亩小黄姜,亩产达到8000斤左右。”今年实现了大丰收的李茂兰是小黄姜的“自来水”。她原本是小黄姜收购商,后来看中了坡贡小黄姜产业的发展前景,就在坡贡镇水韵村流转土地开始种姜,从“姜商”转为姜农。

三年来,李茂兰的种植技术越来越好,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,不仅收益逐年增长,还为当地年龄较大的农户提供了岗位,为他们带来了每天100元的务工收入。

目前,在镇、村干部们的“串门”和种姜大户们的带动下,坡贡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小黄姜,部分村寨种植率达95%以上,已然形成“村村能种、户户会种”的大好局面。

“坡贡小黄姜是坡贡镇的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,种姜农户逐年在增多,今年统计下来,将近有700户参加种姜。今年我们统计有4300多亩,亩产达5000多斤,产值达8000多万元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引进先进的技术来种植,提升小黄姜品质和产量,增加农户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松说。

推荐阅读

室内外温差50℃是怎样的体验?   一股强冷空气近期侵袭我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。23日当地最低气温跌至零下34摄氏度,非常接近历史同期低温极值。“极寒”之下,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运行,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?【详细】

东北三省:冷资源成为热产业| 踩着毛皮雪中行 冰天雪地一起嗨

老有所养 期盼更舒心   2018年,在“老有所养”这个重要民生领域,全国层面会有哪些新行动?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:今年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。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。【详细】

花式“骗老”谁在中招?| 88岁的“青春岁月” 她卖了房子周游世界